`
为什么需要注册
  • 浏览: 13718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豆瓣再美好,也只是生活中的一瓣

阅读更多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Ask 1:你为什么会迷上豆瓣?
   Question 1:看评论,加小组,交朋友,参加活动,写评论上首页,添加条目的时候很有成就感,无聊打发时间,额……寻找ONS……
   Ask 2:你为什么戒掉豆瓣?
   Question 2:浪费时间,豆瓣已不是我喜欢的那个豆瓣……
    我是07年年初注册豆瓣的,一个朋友介绍说,有一网站挺好,你不如在那儿写点东西。于是我开始了我一年半多的豆瓣岁月,期间谈过一次恋爱,换过两个ID, 修过三次电脑。水平有限,一直很少写东西,也很少说话,然后眼看着豆瓣越来越热,越来越红。但是最近,很多好朋友相继退出豆瓣,特别是一些我很喜欢的友 邻。我有点找不着北,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两个问答。其中一个友邻的话,尤其让我深省:现在的豆瓣,已成为一场不知所终的狂欢。
    看看我们吧:早上一起床就开豆瓣,眼角还没擦干净眼屎就点开一个又一个链接。在一个又一个小组里插科打诨,在一个又一个帖子下流连忘返,在一个又一个半色 情活动中YY甚至SY,等待页面上方出现豆邮(1),关注那些新提醒,期待新的朋友邀请……豆瓣,明天瓣;豆瓣,天天瓣!不知不觉中,耽误了学习,荒废了 工作,取消了约会,割断了联系。
   这些表面上的热闹与繁华,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梁文道在《网友——新部落时代的来临》中,将沉迷于网络的人形容为不同俱乐部的“网友”,看不见“公共”的存在,却肯定各自真理的终极,和部落没什么两样,最终成为一个个沦陷的孤岛。
    施拉姆将大众媒介占用时间这一负面作用形容为“时间扒手”(the thief of time)。而多年以前,拉扎斯菲尔德与罗伯特-默顿合著的《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中,早已将大众媒介的负面功能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丧失判断;其 次,降低品味;再次,占用时间;最后,麻醉精神。
   豆瓣很好很强大,很美很可爱,但它终究是依托网络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建立起来的,如果明天豆瓣不存在了?你要怎么办?
   再说豆瓣最近的改变,大家一直都在讨论广场出现带来的不适。其实,豆瓣在广场功能上线之前就已经在大众化与庸俗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广场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引发质变。
    三大评论是豆瓣立足的根本,高质量的书籍、电影和音乐使它成为一个可以整合我们高级精神追求的地方,从而赢得了大多数注册者的由衷喜爱。它抵制甚至一定程 度上破除了网络大众化与艺术通俗化,让人觉得有品味有文化的生活并不遥远。然而知名度提高以后,豆瓣凭借口口相传的影响力和其简洁快速的注册方式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新用户。不可否认,其中的确有真心喜欢豆瓣的,但大部分新用户只是趋之若鹜。
   任何事物,只要大众广泛参与,其庸俗便不可避免。中国互联网早期用户的素质无可置疑,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脑操作的简化,原始精英逐渐被网络平民甚至网络 暴民所淹没。一定程度上讲,专制与民主皆毁于人民之手。在大众审美潮水一般的攻击下,之前的天涯、猫扑、西祠胡同,再到如今的豆瓣,这样一些优秀网站相继 沦陷。表面上看,是网站运营与操作的问题,但其本质却是人性中负面因子的张牙舞爪。网络是这些“七宗罪”再好不过的培养基。很黄很暴力的我不用多说,诸位 还是学生的不妨认真看看校内与开心,充斥着无聊透顶的来回买卖,铺天盖地的是低级不堪的角色扮演与意淫倾向。
   再看现在的豆瓣,Web 2.0原则下的简单注册与用户添加,本意是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提高大众品味,结果却被大众审美趣味所同化,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 所谓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称霸豆瓣。大众审美决定了暴露欲与窥淫癖的盛行,那些暴力小帖子,黄色小照片,暧昧小活动层出不穷,追捧之人甚众。所 以我的很多友邻就选择退出甚至根本不住广场。
   起初很多优秀评论的诞生均是无心挥洒,随手写就,但人或多或少都是爱慕虚荣的,推荐的多了,首页的多了,一些人开始有意无意的为大众而评论,为写而写,揣 摩大众审美心理,放弃自我,邯郸学步,逐渐一无所有自己的走道方式都忘了,最后只能架拐。日子长了,总有一个聪明人会开始醒悟,如此这般皇帝的新装会不再 风光,而反过来为人民大众所抛弃。必要的时候,人民是毫不留情的,不信你看和菜头的失宠。我更喜欢众星捧月的背后,那个躲着的曾经喜欢说真话的哑孩子。
   耶稣当初慷慨赴死的本意是解救苦难与混沌中的芸芸众生,结果却为人民所戕害。现在看来,他还是死的不值,因为诸多人性上的愚昧造成的悲剧每天都在继续上演。
    尼尔·波兹曼这本书的前言里,对比说明了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年》与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关于未来世界的预言。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 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则认为我们将真正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他担心没有人再用心读书,人们在信息爆炸中迷茫不已,我们的文化将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 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因为,人对于娱乐永远怀有无休无止的欲望。
   这种做不完的秀和缠不完的绵的全民娱乐,尼尔·波兹曼本人称之为“伪语境”,脱离生活的伪信息泛滥着,翻滚着,而我们被困于其中却并不自知。就像柯勒律治说的那样: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
    豆瓣本身无所谓对错,它只是一个如今万千大众媒介里特殊的一员。它过去作为一种形式、一个平台,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让它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恰恰是每 天都在增加的用户们。确切地说,是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大众审美。你赋予了他们多少说话的权利,便要忍受他们多少无味的口水。但还有一句话,你拥有什么样的 眼睛,便能看见什么样的世界,也就有不一样的豆瓣。
   精神病专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会筑起自己的空中楼阁,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要住在里面,问题就出现了。豆瓣的好处,不用我多说,大家心里都有数。我希望的是,豆瓣在变,而你不变;我还希望,所有人性中的美好与坚强,不要改变。
   再爱也不要溺爱,再迷也不要痴迷。豆友丁小云早就有小组名曰:你为什么不关掉电脑去做爱做的事。归根到底,豆瓣豆瓣,永远也不可能是你生活里的全部,它再美好,再娱乐,也只是你美好生活里的一瓣。

来源:ONLY YOU ONLY ME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